“小包不再免税”怎么办?川观新闻走访了几家跨境电商

时间: 2025-04-10 00:01:00

川观新闻记者 曹凘源

4月8日下午3时,川观新闻记者见到四川酷盼科技有限公司Chongker海外业务经理张钦耀时,他正忙得不可开交。这家从事仿真毛绒玩具制销的跨境电商企业近期发现,行业整体经营数据下滑明显。

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免税待遇(800美元以下“小包免税”政策)。明确从2025年5月2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2:01开始,不再对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商品提供“小包免税”待遇。

这意味着,发往美国的小包,需缴纳其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2025年6月1日后还将迎来新一轮关税加征,增加到每件50美元。对于诸多从事跨境电商贸易的企业,特别是以直邮小包发货为主的企业来说,物流及服务费用导致的成本增加、清关时间拉长等诸多衍生问题将成为现实。

近年来,四川跨境电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24年进出口交易规模达到1358.9亿元,同比增长17.4%,备案跨境电商企业达到4054家。作为四川外贸重要的增长点,跨境电商企业最近在做什么准备?记者进行了走访。

变动来袭

担忧之中有冷静

“小包”不再“免税”,货代公司会将增加的关税费用、清关服务费用等,附加到整体物流服务费中,服务结束后向商家收取。这意味着需要花更高的成本完成整个销售过程。

“我们初步计算,国内直发模式比海外仓一件代发多出25美元/件的费用。”成都觅瑞科技有限公司物流负责人陈瑶介绍,该企业主要从事智能家居产品出口,销售方式分为国内直邮和海外仓配送两种。“小包免税”政策取消,会增加国内小包直邮的成本,清关模式变化也会导致后续的清关效率变慢。

这种情况下,按照常理,卖方应该抓紧时间,赶在政策落地前尽可能多地完成发货清关,以最大程度规避成本增加。但是张钦耀似乎还没“紧张起来”。

“‘时差’是重要原因。”张钦耀介绍,政策还未实际落地,压力还没有完全传导到销售端,目前也没有确定取消免税的时间是按照离岸时间计算还是清关时间计算,所以很多企业都在观望。

避免多花钱是另一个原因。

“货物只要运输到美国,就需要支付仓储成本,价格大约是货物总价值的8%,随着仓储时间推移,货物积压越久,这部分成本会愈来愈高,甚至涨到10%。”张钦耀分析,基于这种原因,大部分企业会选择晚发,以减少海外过多的备货,降低成本。

相关配套服务企业也在加强应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小商家很难将全部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优化物流流程等,压缩时间成本、综合运营成本。”四川午建张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雷英说。

如何应对?

涨价、提质、转移战场

如何面对可预见的成本增加问题?走访过程中,多家企业分享了自己的应对举措。

首先是涨价,将增加的物流及关税成本从售价上“补回来”。

“考虑到我们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很受欢迎和认可,公司在去年年底做出了降价拓展市场的决定。”当时的考虑是,经过测算,如果将售价下调至原价的60%,订单量只要增长2.5倍就能和之前的销售额持平,但是测算结果显示,按照目前的市场接纳度,降价会让订单量增长5—10倍,毛利维持在20%左右。但是从今年2月,我们果断放弃了这个战略。”张钦耀介绍,该公司的商品均价在90美元左右,毛利润大概30%以上。不能免税后,毛利润只有几个点,完全没有降价空间。”现在我们甚至考虑要提高价格,同时进一步控制成本。”张钦耀说。

对于一些做定制产品的企业来说,提高商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是第二招。

四川维京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跨境电商业务7年,主要做定制服饰出口,客单价较高。“下单后才制作发货,这种模式决定了我们只能采取小包直邮的方式卖货。”该企业CEO商犇表示,在极限环境下,将加速倒逼国内的生产和外贸企业必须做好自身的品牌建设,以高品质胜任高价格,赢得更大市场。

转移战场也是不少企业的破题之法。

陈瑶告诉记者,企业正在将国内直发转为“海外仓一件代发”,通过预配货量,拉长备货周期等方式降低物流成本。“我们正在逐步关闭国内小包直邮的订单渠道,加速转战海外仓。

海外市场布局也在变化。四川省满竹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松介绍,目前企业的竹制品出口主要销往美国和欧洲,但是针对美国取消“小包免税”可能出现的影响,企业正在考虑将出口重心往欧洲转移,通过拓展欧洲市场来应对冲击。以多元化市场布局,化解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