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不开心”可能是“它”在作祟

时间: 2025-04-19 01:38:00

【来源:大连日报】

真 / 知 / 引 / 导 / 生 / 活

|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

今年72岁的李女士,近5年来总是闷闷不乐,寡言少语,无论白天、夜晚几乎都是在睡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家人带她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抑郁症”,但抗抑郁药吃了两年多始终不见好转。直到近日来到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接诊的神经内科医生发现了她的一些“特殊”症状和体征,进一步检查及排查后考虑其得了帕金森病。

经过规范药物治疗和随后的综合管理,李女士的症状和精神状态几乎完全好转,家人感慨:“原来这病不只是手抖。”该院内科四病房医生卢继扬说,李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许多人认为帕金森病就是“手抖、僵硬、动作慢”,但事实上,它的“隐形症状”更早出现,甚至可能伪装成情绪问题、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或便秘,导致误诊漏诊。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1.7%,且随着人口老龄化,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帕金森病的表现远不只“颤抖”,它的症状分为两大类:

一是 运动症状(易被察觉) ,如静止性震颤(手抖、脚抖)、肌肉僵硬(如“面具脸”、转身困难)、动作迟缓(走路小碎步、写字越写越小)、平衡障碍(易跌倒);

二是 非运动症状(常被忽视) ,如情绪问题,抑郁、焦虑(占比约40%至50%);睡眠障碍,白天嗜睡、夜间多梦喊叫;嗅觉减退,闻不到饭菜香;便秘,肠道蠕动变慢;认知下降,记忆力、注意力减退;疼痛,不明原因的肩背酸痛等。

帕金森病目前无法治愈,但早期规范治疗能显著延缓病情,改善生活质量。若家中老人出现以上情况,建议尽早就诊。帕金森病不是绝症,它更像一场“马拉松”。

早期识别症状、规范治疗、坚持康复锻炼,患者完全可以拥有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如果身边的老人长期“不开心”,请多一分警惕,也许那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而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颤”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面孔,重视那些“看不见的症状”,才能为生命争取更多主动权。

图片来源:千图网

编辑|李丹

校对 | 鲍绪伟

真 / 知 / 引 / 导 / 生 / 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