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力荐的开学诗词,句句精辟,铿锵有力
❶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出自唐代孟郊的《劝学》。这首诗是他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总结。
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击石”是取“火”的必然途径,不肯击石的人是无法得到火的。石要发出火来,必须靠撞击,这是物理。
人要想发出光来,必须靠学习,万事都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勤于思考。就如张衡所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创作背景:孟郊早年丧父,家境清苦,青年时代隐居河南嵩山,发奋读书,历经三次应试终于登第。
后来虽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的生活一直处于困顿之中。即便如此,他依然勤学苦读,孜孜不倦,以“苦吟诗人”闻名于世。
人生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只有经过不断地磨砺和努力,才能让我们内在的价值被发掘出来,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切记不要懒惰,人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读书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生活,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❷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出自宋代汪洙的《勤学》。
译文: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
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萤窗:晋人车胤以囊盛萤,用萤火照书夜读。后因以“萤窗”形容勤学苦读。亦借指读书之所。
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
天道酬勤,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勤奋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到更远的地方。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勿为今日不学有来日,勿为今年不学有来年。
上学虽苦,却是我们一生中最好走的路,读书虽苦,但却是我们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记住:命运最终会嘉奖每一个相信天道酬勤的人。
❸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出自明代于谦的《观书》。
译文:如若阅书无数,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阅尽千帆,心境自会超脱。书中的世界,让我们忘却尘世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
注释:“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此句说明作者博览群书,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尘:杂念。说明作者专心读书,心无杂念。
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一本好书,如同与智者对话。当心灵得到知识的滋养,尘世的纷扰自然消散。
这句话与明代董其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书无数,行走万里,人的心胸自然是开阔的,心中也不再有世俗的污浊气。
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出自两汉曹操的《龟虽寿》。
意思是:一匹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躺卧在马槽旁,但仍然怀揣着能够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
骥(jì):良马,千里马。伏:趴,卧。枥(lì):马槽。
创作背景:创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五十三岁。
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
一刻也不敢放松。
虽然人已将老,但是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
展现了曹操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与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曹操虽已年老体衰,但仍然心怀壮志,积极进取。莘莘学子,如晨光之熹微,未来可期。愿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终得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