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天屎之路”行人频频“中弹”,除了忍忍还有别的办法吗?

时间: 2025-04-15 12:30:00

“人在树下走,屎从天上来”,郑州繁华闹市区有条让人又爱又恨“天屎之路”。据大象新闻报道,每年春夏时节,这条路的路面上、停放的车顶上到处都是白花花一片,路过的行人随时都有可能被鸟屎“袭击”。

对于这条“天屎之路”,当地居民是又爱又恨。起初,附近居民都非常欢迎鸟儿来树上筑巢安家,鸟儿叽叽喳喳一方面说明生态环境好,另一方面也成了不少过路市民上班上学路上的伴奏曲,好一个鸟语花香。但随着鸟儿越来越多,市民路过时常遭遇“鸟屎攻击”,附近停的车也未能幸免,白花花一片,就难免对这些随地大小便的小家伙有了意见。有市民也建议,能不能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把他们迁徙走。

如今,随着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城市里鸟类数量也逐渐增加,随处可见鸟儿的身影,也成了一座城市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就像郑州这条街一样,该路段两侧高大的法桐整齐排列,每年春夏,枝繁叶茂,满树苍翠,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成为了它们的“空中别墅”。而据媒体报道,树上的鸟大多都是夜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于上世纪90年代就在此栖息筑巢,当时这里还是未开发区,分布着大量的稻田。稻田内有小鱼小虾等食物,为夜鹭生存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如今这里已成为建成区,但夜莺们却已习惯在此生活,成了它们固定的繁殖场所。

鸟儿选择在此栖息,就像有居民所言,代表着环境好,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鸟儿随地大小便也的确给当地居民生活出行带来了困扰。对于行人来说,突然被鸟屎砸中难免尴尬,衣服弄脏也会感到烦恼;对于车主而言,车顶和玻璃上的“鸟粪”涂鸦,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对车漆造成腐蚀,增加清洁难度和成本。此外,大量鸟屎堆积在路面上,也给城市的环境卫生带来了挑战,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

这些都是鸟语花香的B面,也是当地居民“甜蜜的负担”。当然,我们无法苛责鸟儿自然的生理属性,让它们更爱卫生一些。因此,解决“天屎之路”的烦恼,最终还得靠人,除了市民的包容外,还需要城市治理的智慧。

一方面,不能盲目驱赶鸟类,毕竟它们才是原住民,相关部门可积极探索“共生共存”的治理模式,比如,在鸟类栖息路周围,提前设置防护网,减少鸟屎掉落;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清洁,增加清扫频率,及时清理路面和车辆上的鸟屎,尽可能减少鸟粪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在特定时段设置临时步行区,通过动态分流缓解人鸟活动冲突。

另一方面,还需要持续改善城市环境,为包括夜鹭在内的更多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活动空间,避免在人口密集区域过度聚集,才能让人与动物和谐共生,互不打扰。

“天屎之路”引争议,该迁走还是再忍忍,都不是最终答案。人鸟冲突背后,映射的是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城市治理为着力点,走出人鸟共处的双赢之路,让每一只鸟儿都能在城市里自由飞翔,也让城市居民免受“鸟粪”涂鸦之困。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