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华:文化赋能古村落,让传统在现代都市新生!

时间: 2025-04-28 11:06:00

Transparency

4月24日,“产文旅·融绘澜图”——2025年观澜产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协同机制为核心,开启龙华产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活动发布“融绘澜图”品牌,“观澜特色产文旅精品路线”,展示观澜“产业+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整合观澜片区产文旅资源,开创“以产促文、以文兴旅、以旅彰产”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复合型文旅经济生态圈。

青砖黛瓦间,是三百年的商贾繁华流转地、百年客家文化积淀处……雕梁画栋的岭南建筑和充满乡土情结的客家围屋,一砖一瓦皆刻录着农耕文明的生活密码,深藏着传统的文化逻辑。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龙华区通过艺术和古村落的珠联璧合,打造“守望田野”乡村非遗旅游线路,活化百年古墟,推动产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艺术古村”品牌IP,让传统文化和深圳现代城市文明融合共生,勃发生机。

传统文化和深圳现代城市文明融合共生

“守望田野”:传统村落的活态化展示、沉浸式体验

炫彩灯光秀

着古装在进行街拍的年轻人,成为游弋在古墟中的风景

以排屋、碉楼为幕布,借助灯光、投影,讲述百年客家墟市的炫彩灯光秀在夜幕降临之时如约上演。光影粒子在百年古墟灰墙黛瓦上跳跃,上演着光影盛宴,勾勒古墟百年变革的记忆,传统和当代在此相逢。每当此时,观澜古墟游人如织。众多着古装在进行街拍的年轻人,在街巷中穿梭,成为游弋在古墟中的风景。

从客家古村落到版画艺术基地

离观澜古墟15分钟车程左右,便来到位于观澜版画基地(也称版画村)。作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观澜版画村以一半自然山水、一半文艺古村的美妙氛围,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入驻,也成为了游客感受龙华文艺氛围的景点。版画基地内的中国版画博物馆是国内首个按国家级标准建设的版画专项博物馆。青山绿水间,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风格具有很强的流动感和迂回感。去年,博物馆举办了第六届中国版画大展等23场展览,今年将举办2025年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等9个高水平展览。

距离观澜版画基地两公里左右的鳌湖艺术村也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客家村落。走街串巷,可以看到老房子门口不同艺术形式的招牌。顺着艺术家的视角,便能打卡文艺画面。鳌湖艺术村自2013年始成型,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在此生活和创作,偏向于小众的、高精尖人群的文化趣味,衍生出艺术文化在乡村社区的生长的各种可能。艺术村通过对原生态建筑的保护、修复和艺术再创造,融入艺术墙绘、灯光装置、绘画雕塑等公共艺术作品,呈现出古老村落、文化艺术与现代城市的共生共存的状态。

紧挨着鳌湖艺术村的俄地吓村是中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版画家陈烟桥先生的故乡。如今的村子充满艺术气息,各式各样的涂鸦作品伴随着古老的独栋洋房,保留着旧时的光影和那份悠然自得的慢节奏生活。

俄地吓村辗转到几公里外的上围艺术村也是一座客家老村。村里集聚了南派纪录片领军人物、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艺术人才近百名,并建成了上围当代艺术馆、客家老宅展馆、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上围电影博物馆等一批特色展馆。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上围艺术+实践分展场,以为“村—城突围”为主题,为“城市共生”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考。

古村落充满了文艺气息

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遴选推出82条“营造之美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看古建、访遗迹,寻根脉、品文化。深圳龙华的“守望田野”乡村非遗探索之旅上榜,成为广东省三条上榜线路之一。这条线路以观澜古墟为起点,途经观澜湖乡村俱乐部、观澜红木家具艺术街、中国版画博物馆、观澜版画村、鳌湖艺术村、观澜山水田园,最后抵达上围艺术村。线路以旅游为表,文化为里,将龙华特色古建筑与非遗、艺术深度融合,结合“赏古村美景,品非遗技艺,体验传统文化艺术内涵”的理念,通过传统村落的活态化展示、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深度体验深圳百年历史与文脉生长,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上的探索与尝试。

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营、社区参与,重构“乡土文化脉络”的当代表达

深圳市近年来陆续公布了历史风貌区,涵盖古城、古墟、古村等,包含海防文化、海丝文化、盐运文化、墟市文化、红色文化、民系文化,体现深圳作为千年岭南重镇、海丝文化桥头堡、深港澳文化之根、红色革命前沿的重要地位。龙华区大水田古村、观澜古墟、鳌湖村、俄地吓村和樟坑径上围村位列其中。

客家古村落中建起了国家级标准建设的版画专项博物馆

在都市中“守望田野”,龙华通过艺术赋能客家古村落,活化百年古墟,重构了“乡土文化脉络”的当代表达。通过一套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营、社区参与的系统工程,让百年古村厚寄乡愁,悠悠文脉勃发生机。

配合古村修缮,龙华区按照文物修缮的原则,邀请专业机构“以旧修旧”的模式开展古建筑抢救性修缮工程,重现文物历史风貌。以突出“古建特色”和“视觉艺术”为风貌提升的总体思路,深入挖掘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塑造多元风貌;同时,紧贴市场需求,确立“文化建设为主、保留原有特色的运营方向”选招运营商,邀请艺术家入驻,链接艺术活动,利用数字技术加持,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最大化地实现文物保护与文化发展齐肩并行。

此外,龙华区引入多元业态激活文旅消费活力,举办大型无人机表演、灯光秀等,招引概念店、原创店、体验店、线下体验展示店等新型首店项目,构建多元化消费新场景,丰富旅游业态,激活古墟及周边消费活力,为市民游客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打造社区新场景,开展口述史文化品牌项目,将村内当地人对家乡的记忆系统地记录下来,编制美食地图、文化古迹地图,引入造物市集、街区自由舞台等现代文化产业新元素,营造一批古村人文新场景。

观澜古墟作为深圳历史上“四大名墟”之一,是目前深圳地区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清末民初墟市街区,现保留10座碉楼、167间商铺,核心区域面积达2.6万平方米。这些古建筑群既是反映深圳近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客家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建筑群,也是研究近代岭南客家建筑史的重要佐证。龙华区对观澜古墟进行保护开发工程建设,以深圳本土文化为主线,挖掘观澜河、古墟文化底蕴,打造集客家文化、民俗文化、侨乡文化、古墟文化为一体的龙华品牌,塑造深圳独有的客家墟市文化夜游示范区和大湾区客家文化寻根目的地,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

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龙华区政府共同创建的集版画创作、制作、展示、收藏、交流、研究、培训和市场开发为一体的中国版画事业与产业并进的综合性项目。基地园东区有版画工坊、艺术部落,西区为国际艺术家村等。版画基地前身是有近300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采取客家传统的排屋形制,古屋、宗祠、水塘、古井、碉楼一应俱全。版画基地坚持“传承客家文化、丰富人文内涵、保护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打造成为全国古村保护开发利用的典范,已成为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与特色文化名片,先后获评国家级“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深圳市文化+旅游型示范基地”“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从客家古村落到为集文化传承、创意产业、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村落

作为有着近4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积淀的客家古村,上围村内保存了百年碉楼5座,客家老屋近50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围村一度面临人口流失、建筑老化、文化传承断层等古村落常见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龙华区利用项目整合艺术和文化力量,活化传统村落,对村内老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打造艺术工作室、展览空间和公共文化设施,结合数字技术推出虚拟艺术展览,举办文博会配套活动、非遗灯光节等活动,扶持《最后一位读者》《樟坑径76号》文艺创作项目,塑造“艺术村”品牌IP,成功转型为集文化传承、创意产业、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村落。

打造“艺术+文旅”核心产业,延续城市文脉

传承百年文化的古村落,经过修复、活化和文化赋能,正浸润着都市的脉络肌理,不断焕发出时代光芒。艺术赋能,赋予的是文化、产业、生活方式和情绪。龙华区文化名家、知名音乐人缪杰如此描述古韵新生:穿行百年古墟的街巷,“诗和远方”就在我们脚下。

依托“文化+旅游”双核引擎,龙华区将古村落资源活化和发展文旅产业并举,在其辉映和创新表达下,延续城市文脉,缓解都市人的乡愁。

艺术化改造激活历史资源,龙华区对观澜古墟、上围艺术村内碉楼、客家老屋等传统建筑进行艺术化改造,形成兼具文化传承与美学价值的空间载体,吸引艺术家入驻并开展创作交流活动,实现“老屋新生”与产业增值,立足本土资源,打造“艺术+文旅”核心产业。

开创“以产促文、以文兴旅、以旅彰产”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此“硬核改造”基础上再进行软件包装:通过举办当代艺术展览、学术讲座、艺术市集等文旅活动,将历史文化元素转化为文旅消费场景,打造“艺术古村”品牌IP;举办各类非遗体验活动,吸引游客与投资,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配套产业发展;围绕艺术创作延伸产业链,开发文创产品,结合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创作—展示—销售”闭环,提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与此同时,龙华区深化打造观澜古墟商埠游径,引进80余家特色店铺,开发古墟地标建筑手办周边,以“文化+文创+文旅”激发消费活力。

以观澜古墟为核心引入点,利用“守望田野——乡村非遗探索之旅”“营造之美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龙华将常态化举办系列夜间文旅嘉年华活动,聚焦“历史、文化、艺术”三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塑造“观澜印象IP”:开展文化旅游节、“非遗”造物节、非遗潮玩市集、古墟好民俗等主题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古墟学堂文化点灯、墟得春晚、古墟戏台、今晚有得到、古墟好声音、中华经典诗词大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突出古墟文化属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版画村深入挖掘版画基地的文化内涵,活化利用东区艺术部落的空间,推动产业化进程,计划将东区艺术部落打造成集教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探索形成龙华特色研学旅游模式。

在上围艺术村打造过程中,龙华区“百千万项目”指挥部重点推进了上围艺术村老虎岩项目,计划打造文化艺术产业园、文化艺术展销体验园、文化艺术主题乐园、文化艺术生态游玩公园为一体的园区。

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艺术赋能古村落实现产文旅多元发展,未来,龙华区将持续做好深圳市第二批特色文化街区创建工作;继续古村内碉楼等文物的保护及活化利用工作,让文物成为文化遗产教育的活载体;持续提升古村内展览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品质,通过古民居改造或建设用地新建,打造艺术文化与睡眠环境融合的艺术酒店,进一步丰富文化业态;进一步挖掘古村独特文化IP,融入龙华文化元素,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打造叫得响、记得住的独特文化符号;推进在观澜河古墟段打造“花龙船”等文旅体验项目,带动水上经济,进一步推动产文旅融合发展。

文 | 李薇

图 | 颜业宏(部分图片由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观澜街道办事处提供)

视频 | 颜业宏(部分素材由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观澜街道办事处、观澜古墟、上围艺术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