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跑偏”,传统戏曲“放大招”教做人

时间: 2025-04-15 19:12:00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如今,微短剧可是“杀疯了”。凭借“短平快”的特性,迅速在大众心里“种草”,尤其是“霸总”“灰姑娘”类热门题材,在流量的赛道上一路狂飙,简直不要太火。但在沉迷这些看似超酷超刺激的剧情时,不妨把目光“移驾”到传统戏曲身上,其实论剧情的大胆,传统戏曲妥妥就是当代视频短剧的 “祖师爷”。

由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担纲演出的“春之声”2025年长沙市送戏下乡进社区(村)文化惠民演出将于4月16日和18日上演,剧目中有《坐宫》《讨学钱》《刘海砍樵》《三盖衣》等。

因爱“变态”的渣男为了破坏表妹的婚姻,在表妹闺蜜的助纣为虐下,伪造情书与玉簪放到表妹的婚房中,引发了一场“花烛突变”。新郎官以为被绿,新婚之夜对新娘冷眼相待……是不是有种看短剧的感觉?

其实,这是《三盖衣》花鼓戏中经典的一折,剧情素材能追溯到明代。故事围绕新婚小夫妻李秀英和王玉林展开,新婚夜,王玉林捡到伪造的情书和秀英的玉簪,直接“破防”,误以为秀英不忠诚,从此开启了对她的“冷落模式”。面对丈夫的误解和冷漠,李秀英三次给丈夫盖衣,把她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明明白白”。从第一次盖衣时的小心翼翼,到第二次面对丈夫冷漠后的伤心难过,再到第三次盖衣时的坚定执着,演员靠着细腻的身段动作、丰富的表情变化,还有长达数十句的大型唱段,成功塑造出李秀英这个人物,感染力拉满。听着台上动听的唱段和演员展示的舞台身段,是不是比刷短剧更过瘾?

当下的部分微短剧,陷入了套路化的“大坑”。微短剧常常整些夸张到飞起的剧情来吸引观众,像“27岁霸总爱上45岁保姆阿姨”“外卖员竟是万亿大佬,前妻后悔到拍大腿”这类情节,一抓一大把。一味追求“爽感”,用金钱和权力拼凑爱情童话,千篇一律的剧情在网络上泛滥,观众很容易就审美疲劳了,还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误导。传统戏曲和当下一些微短剧一对比,差距一目了然,也给微短剧创作点明了方向。微短剧创作者可以从传统戏曲里挖掘正能量元素,把目光对准现实生活里的奋斗、善良、责任等美好品质,创作出能打动观众心灵、传递正确价值观的作品。

在形式上,微短剧也能借鉴传统戏曲的艺术表现手法。传统戏曲靠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塑造人物,微短剧可以在有限的时长里,更注重情节紧凑和人物情感的细腻表达,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演员的精湛演技,打造出超有感染力的作品。比如在剧情编排上,学学戏曲那种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一点点展开故事,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微短剧创作者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学习传统戏曲等艺术形式的优点,摒弃那些花里胡哨的套路,创作出更多有内涵、有品质、能传递正能量的微短剧作品,让微短剧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文化的滋养下,“C位出道”,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