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三水创新构建“1234”信用修复服务体系
记者4月21日获悉,三水区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联动,创新构建“1234”信用修复服务体系,针对经营信用异常的企业,通过一册指引精准导航、两项举措高效服务、三次告知主动作为、四维支撑立体护航,打造“信用修复我撑你”服务品牌,全程高效助力企业重塑信用、轻装前行。

三水区市场监管局
一册指引破除障碍,修复路径清晰可查
针对市场主体对信用修复流程不清、节点不明等痛点,三水区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指引》《三水区信用信息修复全领域全流程工作指引》,明确各类别修复对象、条件、修复流程及材料清单,覆盖线上线下双渠道,以标准化、专业化的行动指南确保信用修复工作过程高效、便捷。
区市场监管部门还联合发改部门,建立信用修复联动工作机制,通过跨部门信息互通、流程并联,实现信用修复结果双向共享,近三年累计完成联动修复1576条次,有效解决“重复提交、多头跑动”问题,大幅压缩办理时限。
容缺受理+双通道并行,服务效率再提速
今年以来,三水区对主件齐全、条件合规的企业信用修复申请,在其它申请材料暂缺或有误的情况下,实行“边受理边补正”,通过同步核查、一次性告知缺件清单,允许企业限期补正的“容缺”受理机制,为企业减跑动、减时间,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容缺”修复68条次,通过“制度松绑”与“服务加码”,在合规框架内实现效率和温度的有机统一。
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行政处罚等信用修复工作机制,简化材料,优化流程,对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依法依规实现“能修尽修、应修必修”。近三年,三水区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提前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共16317条,助力企业“纠错复活”。
今年3月,乐平一家洗护用品生产企业因产品抽检环节出了问题,被发现其使用了不合规的防腐剂受到了行政处罚,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申请收款二维码。区市场监管局及时通知该企业立即按流程进行信用修复,大概两天左右走完了修复流程。
“非常感谢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帮助我们修复了信用,经过了这次,我们也会吸取了教训,生产各个流程必须合法合规,严格做好产品成分的匹配。”企业相关人员崔先生告诉记者。
三次告知精准触达,修复提醒"零遗漏"
建立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机制,累计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840多份,确保企业第一时间知悉修复权益及路径。依托大数据筛查,每季度梳理辖区行政处罚信息,对公示期即将届满等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前一季度推送短信(微信)提醒告知,避免企业错失修复窗口期。
每年梳理辖区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超2条以上企业,由市场监管、发改等部门联合集中开展信用修复集中培训,加大经营主体信用权益保障力度,近三年共集中培训企业80多家次,企业信用合规意识显著提升。
区相关部门还通过“四维支撑”立体护航,确保信用修复体验“零顾虑”。市场监管联合发改部门加强对辖区信用服务机构以及打着信用修复幌子的不良中介机构进行监测预警,对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依法处理;通过加强合法合规诚信经营教育、落实柔性执法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企业失信的发生;在全区7个镇街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企业信用服务”专窗,提供免费信用修复政策咨询、材料预审等“家门口”服务,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
同时,通过开展信用修复进园区、进商业集中区、进镇(街道)、进企业的“四进”活动,广泛宣传解读信用修复最新规定,引导经营主体自觉提升信用建设水平,现场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200余件,推动形成“失信—修复—守信”良性循环。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陈枫
通讯员 关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