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资源添彩永定 雕琢农文康旅盛景图——张家界市永定区红色革命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三色融合发展纪实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田贵学 张家界报道
近日,笔者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采访时发现,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盈满生态灵韵、洋溢乡土温情的土地,正以其独有的“红、绿、古”三色资源为基,深度推进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精心雕琢出一幅如梦似幻的世遗秘境仙居宏图。永定区作为红色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深植于每一寸土地。红二、六军团在永定区的经历,《一家八口同长征》《十块银元》的感人事迹,成为熠熠生辉的历史瑰宝。
赤韵流芳,红色引擎驱动文旅新篇
近年来,永定区全力挖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张家界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打造了“重走长征路”系列主题活动,编排了红色微短剧《一家八口同长征》《十块银元》等红色微短剧,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学团队前来体验。据统计,仅2024年就接待了超过2万人次的红色文化体验者。同时,加大了对革命遗址的修复、开发、保护力度,围绕鸡公垭战役遗址、北社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30余处革命遗址,推出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成9个红色旅游观景台,游客可沿着红色旅游公路欣赏自然风光,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如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张家界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热门打卡地,与天门山景区、七星山景区、土家风情园、王家坪苏木绰等景区巧妙融合,形成了一条兼具教育意义、休闲观光和度假康养的乡村旅游线路,为农文康旅融合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推动了永定区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翠影叠嶂,绿色生态催生发展硕果
大自然对永定区格外眷顾,赋予其超96%的森林覆盖率,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2.8万个,宛如一座天然氧吧。多年来,永定区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推进全域“美丽永定”建设,为游客提供更美的旅游环境。如今,拥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城市、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多张靓丽名片的永定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深度挖掘“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农业”等模式,成功催热石堰坪村、马头溪村、牧笛溪村等一批山水与民族风情融合、田园农耕与吊脚楼古建筑交相辉映的生态乡村样板。每到周末,四都坪乡牧笛溪村、尹家溪镇马儿山村、王家坪镇石堰坪村、天门山镇柳叶溪古村落、云上田园等地,诗意盎然的田园风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当地百姓高兴地说:“过去咱们去城里算旅游,现在城里人到农村来算旅游,农村也成了香饽饽。”截至2024年底,永定区农家乐、休闲农庄、乡村旅游景点达到850家,年均接待旅游人数1938万人次,带动8.6万人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乡村旅游焕发活力,乡村振兴大放异彩。
古韵悠扬,古色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作为张家界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永定区以奇山秀水为媒、国际旅游为翼,坚持抓融合添活力、抓项目促发展、抓文化增内涵,不断拓展文化旅游市场,跑出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区接待游客超1500万人次,入境游持续升温,文旅市场“热辣滚烫”。 同时,永定区也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城,阳戏、土家织锦、茅古斯、花灯等国家和省市级非遗在这里荟萃,让国内外游客感受到了熠熠生辉的民俗文化之美。尤其是永定区王家坪镇充分发挥古色文化的传承,通过新媒体宣传保护现有的高花灯、草龙灯、铜铃舞、杨叉舞等传统土家民间艺术,另一方面继续深入挖掘具有“苏木绰”特色的民间传说、故事、歌舞等古色文化资源。整理出版了《王家坪密码》《王家坪民俗系列丛书》《王家坪印象画册》等书籍,组织编排《血染的风采》舞台话剧,其中《糊仓》节目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形成“一歌一舞一楼一戏”的土家文化旅游产业,成功创建马头溪景区、石堰坪风景区、罗峰山万亩映山红景区三个国家“3A”级景区,成功发布“寻梦苏木绰·魅力王家坪”专题短视频25个,全网获得40万余次播放,今年以来,吸引2万余人次慕名前来寻梦“苏木绰”,实现旅游收入50余万元。
永定区正以三色资源为灵动画笔,匠心独运地勾勒着集红色精神、绿色生态、古色文化于一体的农文康旅壮美画卷,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康庄大道上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