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如何把“进口贵族”打成“平民爆款”?
曾经被视为“贵族水果”的蓝莓和牛油果,如今在云南以“平易近人”的价格成为普通家庭的日常选择。
价格打下来,幸福感升上去

孟连县牛油果 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50元一篮的蓝莓任你挑”“牛油果15元能买3个”……近段时间,在云南各大农贸市场和商超,一场“价格革命”正在上演。根据云南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2025年4月发布的数据,2024年云南水果产量增至1486.64万吨,同比增长7.66%。其中,蓝莓、牛油果等高端水果产量大幅增长,价格明显下降。

工人进行蓝莓选果。陈华英 摄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市民李女士提着两篮框蓝莓感慨:“以前一小盒蓝莓就要四五十元,现在花同样的钱买到的蓝莓,够全家尽情享用了。”另外,云南本地生产的牛油果,价格远低于进口牛油果,但品质却毫不逊色。云南高端水果正以“质优价廉”的姿态,丰富着“水果自由”的含义。
蓝莓:从“舶来品”到“云南造”

云南日报-云新闻资料图
近年来,得益于科技与生态的完美结合,云南蓝莓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蓝莓栽培面积143.82万亩,其中云南为24.48万亩;全国蓝莓总产量78万吨,其中云南总产量18.29万吨、比2020年增加510%,位居全国第一,被誉为“全国现代蓝莓产业的引擎”。
在红河州蒙自市,智慧农业基地通过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环境智能调控等技术,将蓝莓采收期从传统1个月延长至6个月,亩产突破3吨,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蒙自蓝莓地头价较进口产品低60%,凭着口感脆甜、花青素含量高的优势,成功打入北上广深高端市场。
牛油果:七年探索,打破国外垄断

孟连县牛油果。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在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牛油果产业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2007年,孟连县引进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试种牛油果,经过七年探索,终于试种成功,并形成规模化种植。此后,孟连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编制《牛油果良种与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和《牛油果质量标准》。
2024年产季,孟连县牛油果产量达1.95万吨。如今,12万亩牛油果树在孟连的山间绵延,挂果期满山翡翠般的果实摇曳。孟连成为国内牛油果市场重要的货源地,种植牛油果也成了富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带动产业区脱贫人口户均增收1.5万余元。
科技做加法,价格做减法

工人在位于砚山县维摩乡的蓝莓种植基地采摘蓝莓。新华社发(彭奕凯 摄)
据云南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2025年4月发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云南省水果产量181.78万吨,增长6.7%,产量提升显著。
云南高端水果产业的崛起,绝非偶然。近年来,云南立足资源禀赋,将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云南,每一颗水果都“科技含量满满”。
在楚雄州永仁县,4000亩数字化蓝莓产业基地以“互联网+农业”为依托,把农业种植搬到“云”上,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大数据进行通风和灌溉调整,采用智能化操作系统实现一体化脉冲式滴灌,1名工人即可管理25亩蓝莓;在玉溪市新平县,柑橘种植基地通过太阳能杀虫灯、生物防治技术,将农药使用量降低60%;临沧坚果加工企业开发出坚果油、坚果奶等新产品,产值逐年攀升……在多方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云南特产正跳出初级农产品的阶段,迈向高附加值赛道。
既要“水果自由”也要“钱包鼓鼓”

孟连县“牛友果星球”工作室的一名主播通过直播售卖牛油果。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近年来,云南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总结出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享等10余种机制,出台支持联农带农经营主体奖补办法,明确按照土地流转、吸纳就业、生产托管、订单收购、收益分红等五个类别进行奖补。2023年以来,全省已有96个县印发具体实施办法,兑付奖补资金2亿元左右。

农户在种植基地采摘蓝莓。云南日报-云新闻资料图
近日,孟连县富岩镇英沟村举行了孟连产投集团“334”牛油果基地2024产季分红大会。分红现场,英沟村芒盆小组村民娜娘领到了6万余元的分红款,她期待着来年牛油果产业越来越好,“明年能拿到更多的分红!”

在孟连县的另一个村子,娜允镇南抗村举行了2025年咖啡鲜果款集中发放仪式,163户咖啡种植户高高兴兴地领走了1500万元的咖啡鲜果款。
高端水果价格打下来,果农的钱包还是鼓鼓的,从果园到果盘,妥妥的“水果自由”。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责编:毕群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