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籍”机器人上岗记

时间: 2025-04-30 08:03:00

能走能跑的山东首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在泰山上运载货物一度成为网红的“机器狗”、协助植发的植发机器人、可实现原地“坦克掉头”的安防巡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在首届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展上,120余款自主研发的“济南籍”机器人让人大开眼界。

从科幻走向现实,从工业车间到城市管廊,从医疗手术室到家庭客厅,“济南籍”机器人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这座千年古城迈向“智造强市”的先锋力量。

01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核心城市,济南机器人首先在工业与特种领域大显身手。

工业生产线上的“钢铁工人”。工业机器人是“济南籍”机器人中最硬核的一族,在济南重汽的智能化车间里,一排排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组装着重型卡车部件,它们不知疲倦、精准无误,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钢铁工人”。

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的焊接机器人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毫米级的焊接精度。在临工重机的生产线上,奥太电气的焊接机器人每天可以完成数百个大型结构件的焊接工作,效率比人工提高了3-5倍。

在济南二机床的生产车间,多台载重可达数吨的搬运机器人协同作业,轻松移动大型机床部件。这些机器人内置智能导航系统,能够自动规划最优路径,避开障碍物,将物料准确送达指定位置。

极端环境中的“英雄本色”。在危险或特殊工作环境中,“济南籍”机器人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山东聚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上海交大团队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在冶金、化工、电力、石化等重点产业的生产一线,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检测设备状态,大大降低了人工巡检的风险。

国网智能的巡检机器人覆盖全国20余省份的变电站,这些机器人装备多种传感器,可以自主攀爬、跨越障碍,近距离检查高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隐患。

除此之外,更有海底探测机器人潜入深海,管道巡检机器人穿梭于城市地下网络,防爆机器人冲锋在化工事故一线……这些“钢铁卫士”正用科技的力量守护城市的安全。

02

当工业机器人不断夯实产业根基时,服务机器人正悄然改写城市生活图景。

服务行业的“贴心帮手”。在济南首届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展上,搭载儿童算法大模型的陪伴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深度学习能力,能与儿童自然对话,通过情感识别功能感知情绪变化,成为新一代“育儿助手”;在济南各大酒店,前台接待机器人可以提供办理入住、退房、送餐等服务;在学校,教育机器人已经走进全国数百所学校,孩子们通过编写简单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在游戏中学习编程思维。

农业领域的“新农人”。在银河实验农场,集数据展示平台、智能分析平台、智能控制平台、AI辅助决策平台、智能管理平台五大智能管理场景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可对农田“墒情、病虫情、苗情、灾情”四情全过程监测防控,为粮食生产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可视化数字信息指导;在遥墙街道的小麦田,无人机喷洒作业大大节约了劳动力,从装药、起飞、喷洒,只需两人就能完成以往十几人的工作量,其速度和效果比土壤施肥的作用来得更快、更好。

医疗健康领域的“白衣天使”。在济南各大医院,从临床、服务、管理各个环节,到AI导诊、智能医嘱推荐、智能病历书写、临床辅助决策、影像智能判读等,由众阳健康研发的众多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和质量;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0余家临床和科研机构里,“济南造”脑机接口产品为科学研究、疾病诊断提供支撑,“人机共生”正从概念变为现实。

03

当“钢铁伙伴”与泉城共生共荣,济南不仅致力于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更以机器人产业为支点,撬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城市竞争力的全面升级。

核心企业的“雁阵效应”。目前,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共有各类企业90余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150亿元,形成了 “核心零部件 - 整机制造 - 系统集成” 的完整产业链。奥太电气的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翼菲自动化的并联机器人全球出货量前三,兰剑智能的物流装备出口额位列行业前五。这些龙头企业带动了科亚电子、神思电子等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 “链主 + 链属” 的产业生态。

政策赋能的“创新生态”。近年来,济南强化顶层设计,为机器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以《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济南市机器人人才专项政策》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通过设立规模50亿元的济南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全面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

产学研用的“协同范式”。在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展会现场,多家领军企业分享了创新发展经验。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宪介绍,国网智能坚持 “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与山东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其研发的500千伏变压器内检机器人,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检测效率比人工提升3倍以上,目前已应用于全国31个省市的电网检修项目。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济南坚持以校企联动驱动内层人才培养,以校企共建推动数智资源共享,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山东交通学院等单位共同牵头成立济南市数智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校、行、企、研等近90家单位资源,全面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从工业焊接到医疗手术,从物流仓储到农业生产,济南机器人正以“济南智造”的精度、“济南速度”的效率、“济南方案” 的智慧,诠释着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之路。(来源:济南宣传)